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堤景行之十:《老浙大》——向您致敬!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5

帖子

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4 21:5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位于浙大路38号、临近西湖,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区位于西湖西北角,紧邻杭州植物园。校区占地总面积17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0万平方米 。校区内的树木兀自郁郁葱葱,众多树木都见多识广;当然,在校区内见多识广的不限于只是树,因为在浙大玉泉校园内,每走一步都会发现一个故事。《老浙大》——曾被誉为“东方剑桥”……
走进浙大玉泉校区,中心地带是一片绿树和青草,抬头望,是高大的毛主席塑像,两侧,就是六幢有着五十年左右历史的教学大楼。  以校门(正大门)为中轴线,右侧是第一、三、五教学大楼,左侧是第二、四、六教学大楼,十分对称,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六幢大楼成为浙大玉泉校区的主体建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浙江大学师资队伍整体力量雄厚,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实施高校,也是C9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校园里面满眼是绿,鸟儿特别多,走在校园里,总能够听到悦耳的鸟叫声,黄鹂、八哥、伯劳、林莺、云雀等鸣鸟随处可见,活跃的小松鼠也跑来跑去……
浙江大学成立于1897年,前身“求是书院”,是中国人最早自己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工、农、文理三个学院。
在抗日战争以前,华家池是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老校址;在1952~1998年间,为浙江农业大学;1998年下半年起,重新并入浙江大学。最早的《老浙大》校址在华家池。
新中国成立,国内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亟需人材,髙等教育急速发展。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部分系科并入兄弟高校。
(浙大玉泉校区历史建筑珍贵旧照、提供者陈添明)
1952年,教育部根据政务院提出的院系调整方针,实施的全国高校的院系调整,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定位为一个多学科的工业大学,拥有工学院的四个系:机械系、电机系、化工系、土木系。
除院系调整,52/53届提前毕业外,工程类专业要大规模扩招。原庆春街大学路校区校园范围,只有400亩地,容不下学校扩建,须另觅新址。万松岭坡地是浙大地産,但地皮不大,况葬有好几位浙大先贤志士(梅光迪、于子三……),故需另找。
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经上级批准,当时的浙大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校长刘丹主持了新校园的选址,最后找到玉泉校区现在这块地方,并定址在玉泉寺北的老和山山麓。由时任校长的刘丹拍板,总务长严文兴负责新建,当时称作黄龙洞新校。
(自立更生,建设玉泉,师生参加校园建设劳动场景。)
在老和山东侧的山脚下,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就是在这里开始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新校园从规划到施工建设均源于浙大师生们集体的劳动与智慧。师生们除了日常教学与学习外,还成立“校舍建设委员会”,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为浙大建设贡献想法。
1956年,当年入学新生达1800人,蚕校的排房也安排学生居住,后来称之里平舍。几年后学生全部迁入陆续建成的7、8、9舍,里平舍安排职工居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