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 | 杨恕: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中亚问题

[复制链接]

16

主题

29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2 15:0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主编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北大区域国别研究 第3辑》日前正式出版。
本辑学刊分设“特稿”“主题论文”“学者论坛”“学术活动”“书评”五个板块的内容。其主题涉及当前诸多的国际重要问题,包含《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中亚问题》(杨恕)、《江田三郎的“结构改造论”与战后日本社会党转型失败》(王新生)、《阿根廷民粹主义政党的转型与新自由主义改革》(董经胜)、《解析英国脱欧》(钱乘旦)等15篇文章。本书所选文章资料扎实,观点独到,逻辑清晰,体现了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期推送由兰州大学
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撰写的特稿文章《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中亚问题》。




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中亚问题
文 | 杨恕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
【摘要】区域和国别研究可以纳入区域学的范畴。在我国,中亚和中亚国家的区域学研究是从中亚国家独立以后才开始的。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在西方话语中被夸大了,在全球范围内中亚的安全问题并不突出,而且它外溢的效应很低。在中亚安全方面,受地缘政治条件的限制,美国不可能做较多的介入,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地区安全问题上起重要作用的仍然是俄罗斯。我国的中亚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研究队伍有所萎缩、对中亚国家本身的社会研究很少、对重要事件缺乏跟踪研究。
【关键词】区域学 中亚 地缘政治

   一、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   


“区域学”的概念在1954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艾萨德(Walter Isard)提出,且学术界一般认为1960年艾萨德出版的《区域分析方法》一书标志着区域经济学的诞生。而在1920年,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及东方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就已将地域研究(Area Studies)作为经济地理学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方向之一,侧重对国际社会形成的政治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予以考察。目前,“区域学”在某些国家正在成为一门新流行的专业,但对它的对象、内涵、方法等还有不少争议。
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格局被打破,多种政治力量并存的局面开始出现,为研究新出现的多极结构,尤其是世界区域一体化组织,英语世界与俄语世界都对这一新的地缘政治现象展开了研究。具体来说,俄罗斯在一些高校新设了区域学。以往的地区研究逐渐被区域研究所取代,尽管二者均有着地理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意涵,但“区域研究”一词能更好地将一体化组织的共性、同质化与不规则性、异质化、混乱、差异等表达出来。俄罗斯学界公认区域学在研究范围上涉及三个层面:超国家层面、国别层面及国内层面。就英语世界而言,2001年之前,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并未对区域关系给予足够重视。随着现实世界的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学者们对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霸权性不断反思,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开始将区域学视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当时的区域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别层面及超国别层面。具体地,如在某些美国高校设立了相关的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如哈佛大学设有诸多区域研究中心或机构,包括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亚洲中心(Asia Center)、朝鲜研究所(Korea Institute)、中东研究中心(Center for Middle Eastern Studies)、戴维斯俄罗斯与欧亚研究中心(Davis Center for Russian and Eurasian Studies)、哈佛乌克兰研究所(Harvard Ukrainian Research Institute)、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John King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非洲研究中心(Center for African Studies)等;牛津大学也设立了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院(Oxford School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类似机构主要面向硕博士研究生,通过研讨会、讲座等形式增进其对区域与国别的认识,或是鼓励学生自主从其他院系辅修相关课程;少有的设有详细课程的高校,如斯坦福大学的全球研究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南亚研究中心、密歇根大学的国际与区域研究硕士项目,等等。尽管多所高校设立了区域与国别研究相关的机构,但并未围绕相关方向设置完整的课程设置,更没有建立“区域学”相关的学科体系,这明显不同于俄罗斯。
正如俄罗斯学者帕夫洛夫斯卡娅所指出,“区域研究作为经济学中的一门课程业已存在多年,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生产问题的科学知识门类。而区域学作为一个专业学科的出现则相对较晚,是在近几十年的改革浪潮中产生的”。区域学作为一门学科率先在俄罗斯外交部所属的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的亚非国家研究所进行了实践。前者主要研究西方,后者则侧重研究东方。两所高校都有教学研究团队,也是各自领域最被认可的权威。国家教育标准由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制定,执行该标准已成为区域学研究者获得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办学特色以及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期形成的联系,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重点在于国际关系和政治学,而莫斯科大学亚非国家研究所对西方地区的研究则有限。在俄罗斯高校社会经济与人文课程中,大约30%的课时设计与区域学有关。此外,研究国内某些(自已所在)区域的各地方高校目前也都有机会开设俄罗斯区域学专业。
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同样兴起于冷战结束以后,苏联的解体使得中国的周边外交形势发生了变化,熟悉周边国家的情况成为重要任务。但区域国别研究得到重视则是在最近几年:一是在国家层面上,对区域国别的外交政策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国家对区域国别研究从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针对沿线国家的研究发展非常快,依靠众多科研项目、基金,以及专项计划等展开区域国别研究,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智库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研究机构,一是依托相关部委的支持,在各高校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如教育部最先批准设立的“国别与区域发展培育研究基地”(后来扩大至“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在中亚研究领域,最先设立的是兰州大学中亚研究中心(其基础是1994年设立的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这类基地的中心在于学术研究,旨在深化对相关重要议题的研究,重视学术成果与咨询报告的产出,二是依托相关人才计划,加大对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华大学于2011年设立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生项目”。该项目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亚与南高加索、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同样属于这一类,此类招生项目非常重视语言能力,要求掌握所研究区域的小语种,甚至能够进行必要的田野调查,这意味着类似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小而专、专而精”的形式,至于培养效果,尚不能过早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